经过多年的美术教育研究,家长帮助孩子开始美术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每一个孩子有不同的爱好,比如说有的孩子天生对色彩很敏感,有的学生可能对影像感兴趣,而有的孩子特别的执着于卡通漫画。
那事实上我们在选择学习什么绘画门类的时候,主要要看孩子的兴趣。那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少儿美术教育,一般来说都是给他更宽泛的一种学习的语境。
那就意味着一个孩子从三岁到十八岁,在没有确定他是否成为一个艺术家之前,他应该是一种广泛的学习,那么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具有一个大的美术的一种认识。
2.不要过度强加学习
很多家长带孩子学习美术的时候,通常会问一个问题,“老师,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学习素描?”
郑教授认为,其实十岁以下的孩子,因为他对空间、对造型、对黑白灰、对对比、对这些概念的认知是有限的,所以他可能在接受素描的整体知识范畴内,被动接受,理解不了。
所以,家长们不要在孩子理解力达不到时,过度强加学习。这样往往是你花费了很多时间,却并没有抓住它的精髓所在。
3.尊重孩子的创作
“你怎么画的是这样,怎么你画的跟别人都不一样!”
“你怎么画的不像呢!”
有些家长在看到孩子作品时,会很生气,认为孩子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创造。
但事实上,艺术的创作过程是非常自由的,充满了个性化和创造力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性,也有独特的想法。所以我们不应该要求所有的人画一样的东西,创作一样的画面,而是尽其所能,想其所想,尽可能地表达他自己,用他稚嫩的画笔来表达他心中所想和眼中所见。
所以一朵花、一片云每一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能够把你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这就是最好的创作。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逐步缓慢而又自发长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体味着这么多的美好和未知,所以郑教授希望每个家长都可以减少功利心,静待花开。
因为在孩子学习艺术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获得远远要比我们期待的要多,这正是艺术学习的重要魅力所在。
所以我们更期望着家长能够认识到美术学科里面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然后静静地用鼓励和关怀的目光,期待我们的孩子未来获得一个真正快乐的和丰富的成长的过程。